治病救人的理想和信念让他们相遇
从选择学医开始,就意味着要一辈子不断学习、要一辈子不断加班、要一辈子亏欠家人,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医生在坚守呢?是为了心中那个治病救人的理想和信念。
张兵、周建来自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张兵是呼吸内科的一名普通主治医师,周建是泌尿外科的一名普通主治医师。2017年底他们主动向单位请缨,放弃大都市的舒适工作,远别父母妻儿,到眼睛上天堂,身体却如下地狱的“生命禁区”——四川最偏远、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石渠县)进行医疗援藏工作。2018年3月这是他们和石渠“初识”的日子,张兵被派往石渠县温波乡中心卫生院工作,周建被派往石渠县虾扎乡中心卫生院工作。
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为当地百姓尽所能
他们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荣耀。但很快,这份激动被突如袭来的高原反应替代。“头疼耳鸣、胸闷憋气,走起路来都像太空漫步,每天的腹泻和身体的各种不适都无法安然入睡,但他们顾不得身体的不适,抓紧时间投入工作。
周建和张兵长途跋涉到各乡,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应查尽查,应治尽治,应助尽助”的要求,开展包虫病人群筛查工作。目前已完成4500人筛查工作,查出包虫病患者301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500余份;他们仔细操作,耐心详细检查,同时积极宣传包虫病知识,对诊断包虫病每个病人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及登记,并发放包虫病治疗药物指导其用药。
在展开包虫病筛查工作的同时深入走村入户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将健康带给藏区人民,切实做好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工作。开展义诊巡诊、健康调查、妇幼保健、计划免疫、传染病筛查、慢性病筛查等工作。坚持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为当地百姓尽所能的服务。
▲走村入户,金牛医生在行动(张兵为群众测量血压)
▲走村入户,金牛医生在行动(周建为群众听诊)
▲走村入户,不畏严寒
加强“传帮带”工作
把技术留下来,造福更多的藏族同胞是他们想得最多的事。在做好基层义诊工作的同时,他们积极开展培训、讲座、师带徒。由于虾扎乡当地外伤病人较多,外科医生缺乏,所以周建给予了当地医生伤口处理和清创缝合的现场指导,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医生的无菌观念和规范了清创缝合技术。
▲周建在手把手教学清创缝合技术
▲周建在开展意外伤害与现场急救的培训
怀揣支医情,恪守传帮带教之责。一起探讨研究医院里碰到的各种问题,周建医生组织所驻医院全体员工开展学习意外伤害与现场急救;帮助所驻医院的医生加深学习了跌落伤、烧烫伤、异物伤、中毒、交通意外、动物咬伤的致伤原因预防要点和急救措施。使我院各位工作人员深入了解现场急救的重要性,让医院工作人员深入了解现场急救的重要性,认识到医疗急救常识可以让患者暂时脱离危险,为进一步的救治争取时间。
为了帮助藏族医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锻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援藏医生张兵在受援单位石渠县温波中心卫生院开展了数次业务培训,其中在《常见内科急症的急救》培训中,张兵采用幻灯演示,详细讲解了意识障碍及昏迷、休克、晕厥、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昏迷的概念、常见病因、主要危险因素、症状与鉴别、现场体格检查、现场救护原则、预防等。现场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员们学会了怎样迅速甄别和处理各种内科急症的方法,让大家受益匪浅。
▲张兵在开展常见内科急症的急救培训
医路停不下的脚步
不仅做好“传帮带”工作,他们还积极开展新业务,使用新技术。温波中心卫生院所在区域,海拔高,属于高寒地区,加之生活条件艰苦,这里的藏区群众因寒冷、生活习惯、劳作等原因导致腰部、上下肢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有的甚至卧床不起,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乡镇卫生院硬件和软件、人才储备、经费方面严重不足,缺乏X光摄片、生化检查、三大常规等基本辅查,无针灸理疗科。于是张兵联合同批援藏医生,在所驻医院院长土登班九同志的大力支持下,购置了TDP治疗仪、电针治疗仪、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灸穴位挂图等医疗设备,牵头成立针灸理疗科。填补了该院一项医疗空白,为本院培养了3-4名针灸理疗医生。
▲2018.4.12温波镇中心卫生院针灸理疗培训
他们是技术精湛的医生,还是精心呵护患者的好医生,更是患者家属们的心理依靠,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家人。
援藏期间张兵和周建只能用电话和家人联系,家里发生了重大事件他们都不能陪伴在身旁,对于家人来说他们是不称职的......这也是张兵和周建心里隐隐的痛。但他们从不曾后悔,他们觉得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得付出心血,就得努力工作。这样才能对得起“医生”这个崇高的称谓。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永远是!
每每看着病痛的患者安然地接受手术救治,听着陌生的语言说着诚挚的感谢,心中便溢满着开心和成就感,这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在听到卫生院的同事们说,“援藏医生到来让石渠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自己在临床医疗上的技术也越来越好,干劲也更足了,援藏医生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金牛的专家点赞!”时,他们笑了......在援藏工作的岗位上,他们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也取得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和一定的成绩。以后他们还将用行动继续诠释什么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